平台名称: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
平台负责人:李学军
产业研究方向:小麦
平台介绍:2006年,教育部批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“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”。中心聚焦国家粮食及种源安全,针对小麦产业科技瓶颈与高质量发展需求,以科研、教学、技术推广为路径,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与工程技术平台,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工程化应用,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品种,构建产业化示范基地,为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。
创新成果介绍:
1.小麦种质收集与创新利用获突破。系统收集野生近缘种、农家种等麦类种质3.4万余份,赴以色列、叙利亚等地补缺紧缺野生资源,建成全国最大野生麦类资源库,设农业农村部陕西小麦种质野外观测站。依托染色体工程与远缘杂交技术,创制小麦-长穗偃麦草等系列异源染色体系,拓宽应用范围,极大丰富遗传基础,为种质创新及遗传改良奠定材料支撑。相关研究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。
2.小麦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显著。作为国内唯一单位,联合25国86实验室完成普通小麦参考基因组图谱,贡献“中国智慧”,成果入选201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,抢占基础研究前沿。完成野生小麦等全基因组重测序,揭示遗传多样性;解析苗期抗旱遗传基础,挖掘TaNAC071-A等抗旱基因并阐明机理。定位克隆25个抗逆、产量等基因,阐明性状形成机制,攻克多性状聚合难题,为育种提供理论支撑。小麦基因组学达国际领先,抗旱遗传解析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。
3.突破技术瓶颈助力种业创新。中心以常规育种为核心,融合分子标记、遗传聚合等技术,构建高效育种体系:建矮败小麦改良群体,研发快速性状评价技术;深化远缘杂交等技术应用,研制系列SNP育种芯片。创新“定向回交+标记辅助+异地鉴定”精准模式,攻克多性状聚合难题。近年育成多个国审、省审“西农”系列品种,以优质强筋、绿色抗病著称,从源头保障粮食安全。团队获庄巧生奖,优质多抗育种达国际先进水平。
4.创新推广模式促新品种落地。依托产学研用优势,成立黄淮南片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,建多个主产区试验示范站;组建多学科推广团队,创建“高校+企业+合作社+加工企业”四位一体模式,支撑种业企业、转化多个品种,金额数千万元。西农979、西农511等超亿亩推广,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推广合作奖,推动品种快速大面积应用。
版权所有 yl34511线路中心 我们的位置 您好,您是第位访客